现代战争4决战时刻破解版 现代战争4_决战时刻技能

2024-04-24 15:18:07
好玩手游网 > 游戏攻略 > 现代战争4决战时刻破解版 现代战争4_决战时刻技能

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 9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任仲平文章:掌握历史主动 凝聚奋进伟力

(一)点火、发射、升空!

北京时间2022年7月24日,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腾空而起。神舟十三号凯旋、神舟十四号飞天、问天实验舱升空、梦天实验舱择机发射、神舟十五号蓄势待发……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向着浩瀚星空昂首挺进,承载着我们伟大民族的飞天梦想,镌刻着我们伟大祖国的前行脚步。

征途在星辰大海,潮涌于壮阔山河。党的十八大以来这10年,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我们打赢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脱贫攻坚战;经济总量从53.9万亿元提升到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1.4%提升到18%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提高到超过1.2万美元,我国经济实力又迈上了一个大台阶;港珠澳大桥通车运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开通,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我们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迈进……一个个改天换地的创举,一件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谱写了时代变迁的恢宏乐章,拓展了历史前行的宽阔航道。

思想之旗领航向,人间正道开新篇。置身百年风云中擘画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深入历史文脉里挖掘时代精神养分,站在世界版图前思考人类命运走向,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深刻回答一系列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一切历史的精华最终是思想史。当历史的车轮驶过沧桑的岁月,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老民族如何走向复兴,一个历经5个多世纪的社会理想如何绽放光芒,一个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如何找到出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深邃的历史洞察中,发出时代的先声,奏响前行的凯歌。

(二)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新时代中国壮阔行进的每一步,都在创造奇迹、书写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10年,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我们肩负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保持战略定力,凝聚起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奋进伟力,引领中国号巨轮穿越重重险滩,在跨越历史雄关中朝着光明未来破浪前行。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伟大的事业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种事业是正义的、宏大的,而且因为这种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回首来时路,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

——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等不利条件和复杂形势,果断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等重大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作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面对各方面体制机制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果断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果断发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的脱贫攻坚战总攻令,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将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面对新形势下我们党执政过程中遇到的许多新的重大风险考验,果断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持续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果断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面对逆全球化思潮上升、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等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果断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在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中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

…………

历史的进程有多么波澜壮阔,所产生的影响就有多么广泛深远。一系列战略性举措、一系列变革性实践、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强大生机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坚定的历史自信,让我们荡开层云千叠,踏平坎坷成大道。“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10年来,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挑战如何严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保持历史耐心,坚定必胜信心,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坚持不懈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时间证明了这样的判断——“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掌握了历史主动,让我们乘风破浪万里,直挂云帆济沧海。“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10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党中央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作出一系列重大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策略,推动一系列重大工作,始终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岁月铸就了这样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2012年-2022年,这段浓墨重彩的历史时间,充盈着伟大人民“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豪情,铺展着伟大国度“无边光景一时新”的盛世景象,书写着伟大时代“此卷长留天地间”的不朽诗篇。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不久前,中国国家版本馆盛大落成。在中央总馆“真理之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典版本展”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到第四卷依次排开。这部权威著作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国际社会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打开了重要的“思想之窗”。

新时代万象更新、日新月异,源于扭转乾坤的领航力量,源于点亮时代的思想光芒。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定纲指向,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行进新时代新征程,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党领导人民成就伟业就有了最可靠的“主心骨”;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有了行动上的“指南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对贯通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逻辑和客观规律的深刻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走向更加辉煌未来最根本保证的深刻揭示。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在社会主义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图伟业中,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两个确立”为我们掌握历史主动、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正确航向、推进复兴伟业提供了坚实思想基础和科学行动指引。

(三)只有善于从历史中寻找大道的人,才能获得走向未来的智慧。

一百多年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是神州陆沉、九原板荡的悲惨命运;激荡仁人志士心中的,是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呐喊呼号。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什么一个初创时不过50多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够发展成为今天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带领人民创造了“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为什么一度身处“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民族,而今正大踏步走在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康庄大道,向全世界展现了东方的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掷地有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百年风霜雨雪,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

壮阔的时代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

在千回百转中寻找出路,在千难万险中向前挺进,在千磨万击中发展壮大,在千辛万苦中夺取胜利,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肩负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的艰巨任务,我们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党领导人民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我们党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党领导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改造中国的历史。”

百年沧海桑田,“换了人间”!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我们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放眼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没有哪一种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深刻地、历史性地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时代波澜壮阔,“风景这边独好”!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走过苦难辉煌的过去,走在日新月异的现在,走向光明宏大的未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掌握历史主动、凝聚奋进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四)2012年岁末,河北阜平正逢零下十几摄氏度严寒,玻璃窗上挂着冰花,骆驼湾村村民唐荣斌家来了一位不寻常的客人。

他进门唠起家常,接过从锅里刚蒸出、冒着热气的土豆,掰开一块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这位客人就是专程前来访贫问苦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这太行山深处的革命老区,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要看就要真看,看真贫,通过典型了解贫困地区真实情况,窥一斑而见全豹。”

顶风雪、冒酷暑,踏泥泞、翻山沟,从黄土高坡到青藏高原,从太行山区到乌蒙山区,从零下几十摄氏度到海拔数千米,从“贫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到“隔山走一天”的四川大凉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创造性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科学理论的价值就在于回答时代课题,推动实践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成,同时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创造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指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明确“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要在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和体现”,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大大提升。

“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创造性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并推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回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引领中国经济巨轮在大风大浪中明确方向、笃定前行。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创造性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们的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最大的区别”,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要求“正确处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习近平法治思想领航法治中国建设阔步向前,谱写了“中国之治”新篇章,开辟了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的新境界。

“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四亿人民”——创造性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出台并坚持实施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四风”问题,全面加强党内监督,实现中央和省级党委巡视全覆盖,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探索出依靠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有效途径,赢得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衷心拥护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全党高度团结统一、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创造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要求“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提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创造性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指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在习近平强军思想引领下,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重整行装再出发,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创造性提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最高原则,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坚定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丰富和发展国家统一理论和对台方针政策,形成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强调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外交思想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时代问题,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

…………

拥有科学理论的政党,才拥有真理的力量;科学理论指导的事业,才拥有光明前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极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深刻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深刻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开辟了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崭新境界。

先进的思想总是与非凡的事业彼此辉映,科学的理论总是与伟大的实践相互激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产生的理论结晶,是指引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思想之旗,是凝聚中国人民勠力同心、奋勇前进的精神之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无愧为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五)“我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我国历史上的法治和德治”“中国历史上的吏治”“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成为重要内容。这份“课程表”背后,是对中国历史的深切体认,是对中华文化的深切思考,能看到一种深邃思想的源头活水、一种科学理论的文化基因。

有什么样的文化格局与气度,就会有什么样的历史发展趋向。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在时代的澎湃大潮里,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精神的重要贡献者与示范者,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的传承、丰富、创新和发展,使中华民族以昂扬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使中华文明以璀璨光辉闪耀于人类文明星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讲话、演讲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以中国道理说中国道路——

从“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的改革谋划中,读出“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格局与智慧;

从“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的深刻洞察中,读出“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的经验与警示;

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深切感悟中,读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价值与理念;

从“增强忧患意识,把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摆在突出位置,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的底线思维中,读出“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的理智与清醒;

从“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的深邃思考中,读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和谐共生;

从“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的天下情怀中,读出“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美好憧憬;

…………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来丰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历史的中国和现实的中国贯通起来,把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统一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结合起来,创造了中华民族智慧的最新表达和理论上的最新概括。

2021年3月,福建朱熹园。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凝望良久:“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22年6月,四川三苏祠。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驻足感慨:“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早在2014年2月24日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明确指出:“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敦煌莫高窟到大同云冈石窟,从北京草厂四条胡同到福州三坊七巷,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多个场合都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再到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积淀中汲取人文精神、道德价值、历史智慧等精华养分,同时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进而运用丰厚的中国历史智慧为治国理政服务、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无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优秀典范,无愧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六)住窑洞、睡土炕、打水井、修淤地坝、建沼气池……“这种历练对您今天有什么影响?”谈起在陕西梁家河的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感慨:“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了解了社会,这个是最根本的。”

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从安危冷暖,到柴米油盐,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都是大事。“人民”二字,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心中位置最高、分量最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同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这些真挚动情的金句,给全党以方向和指引,给人民以温暖和力量。正是为了人民幸福,才能一往无前以赴之,夙兴夜寐以求之,不遗余力以成之。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任何一项伟大事业要成功,都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来完成。深深扎根人民,始终敬仰人民;无限热爱人民,矢志造福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团结引领人民……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的集中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征和理论品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立场,体现在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活动中,体现在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上。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推进高质量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在政治建设方面,强调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使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在文化建设方面,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在社会建设方面,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和促进人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正如一位外国学者感慨:“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明白人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这样才能制定正确的、有利于人民的政策,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

人民就是江山,也是最大的靠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摆脱贫困、改变命运”;编制“十四五”规划,以互联网“倾听人民呼声、汇聚人民智慧”……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我们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心中装着人民——这样的政党,必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样的思想,必定拥有引领航向的力量。

(七)2021年11月19日,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20多年前的一件往事。在福建工作期间,他接待了来访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省长。“我向他介绍了菌草技术,这位省长一听很感兴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是菌草技术的开创者,也是电视剧《山海情》中凌一农教授的原型。他不仅把菌草技术带到了宁夏的闽宁村,还让这株“致富草”“幸福草”传播至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的家庭主妇扎卡阿博里,2020年仅种菇一项,就收入1.5万基纳(约合2.7万元人民币),比传统种植咖啡和蔬菜高出10倍还多。

“菌草的故事”,是人民摆脱贫困的故事,是中国贡献世界的故事,也是人类在现代化道路上进行新探索的故事。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生态之变,是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扇绝佳窗口。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消耗。”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把绿色发展列为新发展理念重要组成部分;从建立健全河(湖)长制等环境治理制度,到部署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一系列重大部署、有力举措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驶入快车道,美丽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今天的中国,山川披绿、河湖向美,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方方面面都要强起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的现代化探索,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展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唯有凝聚共识的思想,才有拨云破雾的穿透力;唯有洞察未来的远见,才有指引前行的感召力。从置身“世界历史之外”“现代化的迟到国”,到成为“现代化的视觉中心”“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实验室”,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越来越强的示范效应。

——参观完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由衷道出自己的感受:“我向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所做的一切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表示崇高敬意”。

——时任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先后到访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福建宁德下岐村,亲身体会精准扶贫的中国实践,表示“要把中国同志的好做法带回老挝去”。

…………

“我们已经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我们要继续前行。”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八)“习总书记绘蓝图,引领人民迈大步。新思想,在山西,民得实惠泰山移。新思想,新引领,山西面貌日日新。一起迎接二十大,共同奋进新征程……”在山西交城夏家营镇郑村中心广场,“金种子”宣讲团文艺宣讲小分队运用当地民间艺术形式开展《新思想在山西》宣讲,赢得了村民们阵阵掌声。

马克思曾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同样,思想若被人民群众所掌握,也能变成物质力量。田野乡村,“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成为共识;工厂车间,“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发力量;菁菁校园,“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启迪成长……在广袤神州大地上,亿万人民在党的创新理论中,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实践的结合点、发展的契合点,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看今日之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观今日之中国,我们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前进道路上,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越需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努力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高瞻远瞩,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时代。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新的征程上,要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相结合,既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运筹帷幄,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时代。我们党始终善于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新的征程上,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把党的科学理论转化为万众一心推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掌握主动,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时代。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新的征程上,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风雨无阻,坚毅前行,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思想的力量激扬奋进的力量,以理论的主动把握历史的主动,我们就一定能在新的长征路上跨越万水千山,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九)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广场上,大型雕塑《旗帜》迎风矗立、气势恢宏,以厚重感、崇高感、使命感,激荡着“加油、努力,再长征”的精神力量。

回首过去,马克思主义的旗帜高高飘扬,我们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足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展望未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正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考出好成绩。

思想光芒,照亮奋斗之路;思想火炬,引领复兴征程——

“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

“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将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砥砺前行,奋发有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今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意气风发、奋勇争先,亿万人民锐意进取、活力迸发,广袤神州大地生机勃发、欣欣向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10月9日,在成都举行的第56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决赛)男子决赛中,中国队以3比0战胜德国队,夺得冠军。 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10月9日,随着成都世乒赛男团决赛第三盘第三局比分定格在11比4,中国乒乓球队3比0战胜德国队实现十连冠,第22次捧起斯韦思林杯。前一天,国乒女团零封日本女团实现五连冠,第22次捧起考比伦杯。

国际乒联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参与人数最多、声望最高的乒乓球赛事,团体赛每两年举行一届。2020年世乒赛团体赛原定于当年2月在韩国釜山举行,因受疫情影响赛事多次延期并最终取消。经历4年的漫长等待,赛事在中国成都正式回归。这也是除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之外,今年唯一在中国举办的国际级体育赛事。

国际乒联集团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丹顿感慨,这可能是国际乒联历史上最复杂、最重要的一次乒乓球赛事,准备工作堪称“壮举”。国际乒联第一副主席、WTT世界乒联董事会主席、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直言,成都世乒赛的成功举办“是个奇迹”。国际乒联主席佩特拉·索林以饱含欣喜和感激的口吻说:“在这华丽的比赛场馆中,你们让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不论比分有多胶着,遇到多大的困难,对胜利的信念都很坚定”

加油、呐喊、掌声。10月9日,成都世乒赛团体赛在成都高新体育中心多功能馆展开最后一个比赛日的争夺,中国队与德国队争夺本届赛事的男团冠军奖杯。

中国队在本场比赛排出了樊振东、马龙和王楚钦的出场阵容,德国队则由邱党、贝内迪克特·杜达和凯·斯达姆珀三人出战。首场比赛樊振东以3比0击败杜达,为中国队拔得头筹。马龙第二位登场,对手是德国队第一单打邱党,最终马龙以3比1力克邱党。第三场王楚钦以3比0击败斯达姆珀,为中国男乒拿下本届比赛的最后1分。

此次对阵,中国队整体实力强于德国队,但国乒男队队长马龙在赛前表示:“我们会做好打满5场的准备。”最终,国乒以3比0拿下比赛。樊振东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昨天的困难和跌宕起伏,都是对于今天的决赛更好的经验。”

10月8日,半决赛对阵日本队,中国男乒经历了一场磨练心智的遭遇战。日本选手张本智和先后击败国乒队员王楚钦、樊振东,一人独得两分,还与樊振东上演了33板“神仙对攻”。凭借樊振东和马龙先后夺得的一分,以及王楚钦在决胜盘斩获的一分,中国队最终以3比2险胜日本队,杀进了和德国队的男团决战。

“竞技体育就是这样,结果出来之前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不到最后一刻很难去定义谁会赢得比赛。作为运动员来讲,胜负乃兵家常事,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常胜将军。对战日本队输掉了两场比赛,其实对球迷来讲是一场乒乓盛宴,但最好的结果是中国队最终赢下了比赛。”中国队教练员马琳告诉记者:“在打满五场的情况下赢得比赛,对于运动员而言是一种淬炼,尤其像王楚钦这样的年轻队员,输球之后在决胜场能够赢下比赛,对他的心理是一种挑战和突破。”

本届世乒赛,中国女乒派出孙颖莎、陈梦、王曼昱、王艺迪和陈幸同5人出战。在经历了四场小组赛、四场淘汰赛后,中国队以八战全胜、未失一盘的成绩实现卫冕。

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同日本队的终极对决。10月8日晚,王曼昱顶住重压,3比1战胜日本选手伊藤美诚,为中国队最终夺冠拿到关键场次的胜利。“为了今天这场比赛我准备了很久,不论在平时还是训练中,今天的场景我都模拟了很多次。”王曼昱说,“不论比分有多胶着,遇到多大的困难,对胜利的信念都很坚定。”

“对战伊藤美诚,是此次世乒赛最艰难的时刻。特别是打到第三局尾局,比赛异常胶着,当时曼昱表情虽然坚定,但已经有点吃力了,发球感觉已经发不出威胁了,伊藤一直在进攻,已经出现了局点,这个时候曼昱能熬过来非常不容易。”国乒女团主教练李隼赛后告诉记者。

“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们依然坚信王曼昱可以拿下比赛。”李隼说,“在成都封闭式训练,每天都要求运动员练生胶、练左手,针对性非常强。每一位运动员脑子里都有一个屏幕,都知道应该怎么打,特别是针对日本队这几位主力队员。正因为准备充分,我们坚信能拿下比赛。”

“决赛前,几位年轻队员纷纷发短信向我请战,而且时间都是在凌晨两三点,大家可能那几天也都异常紧张和兴奋,都积极想要上场,愿意打最困难的球。从第一场到最后一场,大家不论是精神面貌还是最后的结果,都表现得很棒。”李隼从半决赛开始就在吃药对抗腰疼,最终他带领弟子拼下冠军。在最终获胜的那一刻,他和国乒女将们在赛场紧紧拥抱。

“我们这支球队,非常非常团结。不管面对顺境还是遇到困难,大家真的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经过这次比赛,我们整个队伍更加厚实、更加坚不可摧。”李隼说。

“一路很不容易,但不得不说这真的是承办比赛的天花板了”

“我到啦!一路很不容易,但不得不说这真的是承办比赛的天花板了。”韩国运动员田志希自助办理入住后,第一时间将见闻发到微博上:“每个步骤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满满的热情隔着防护服都能被暖到。”

此次世乒赛,有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等36个国家、地区协会的男、女子共60支队伍参赛。9月26日18时16分,随着首架世乒赛包机3U3712航班降落,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代表队的183名参赛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入境。成都进入“世乒时间”。

从下机到离开行李监管区,仅用时53分钟。“为应对参赛人员密集抵达,我们制定‘一机一策’监管方案,应用健康申报自助终端、测温审卡智能闸机等科技化设备,显著提高通关效率和通关体验。”成都海关口岸监管处副处长丁炜介绍。

九月的成都,刚经历过疫情考验。如何筑牢防疫之墙,成为不容回避的办赛重点。赛前,为确保所有参赛选手顺利抵达、安全参赛和返回,组委会制定了赛事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包括防疫手册、分区分类闭环管理、现场处置等18个子方案。赛事借鉴了北京冬奥会经验,实行闭环管理政策,参赛选手乘坐由国际乒联组织的专机抵离成都,无需专门隔离。组委会还准备了150辆保障车,每间隔15分钟在酒店群与场馆之间滚动发车,确保闭环内与外界隔离。成都世乒赛不公开售票,只接受“定向观众”现场观赛,观众在观赛前、中、后期均需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最大限度减少疫情风险。

“大家刚来时都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但后来发现,跟他们设想的闭环式比赛完全不同,他们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和政府对乒乓球的支持。如果没有党和国家的支持,我们不可能举办这次世乒赛。同样,我们也感谢国际乒联和WTT世界乒联,能够尊重我们国家的防疫政策。”刘国梁说。

与想象中狭小的闭环空间不同,运动员、技术官员等住进了“酒店群”,活动范围包括三座酒店、一个国际会议中心,紧邻的还有由川西民居组成的文化街区。赛后,大家可以漫步街区,品尝成都特色美食,体验蜀绣、绳编等民间工艺,还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欣赏中国的大好河山。

“我太喜欢成都了,这里一切都很完美!”南非运动员丹妮莎·帕特尔笑意盈盈。入住酒店的第一天,她和队友就体验了中国结的制作。伊藤美诚和教练在文化街区的咖啡厅用餐后,特地在入口处签到本上画了可爱的熊猫并签名,请工作人员转交组委会,以感谢对方无微不至的照顾。

高效的通关流程运转、专业的赛事技术支持、贴心的闭环后勤服务……一系列赛事服务保障举措,让人们尽情享受比赛。

倪奶奶、倪阿姨、倪姐……此次世乒赛,让不少人记住了以59岁高龄代表卢森堡女队出战的华裔老将倪夏莲,以及她在咬下关键分后蹦得老高为自己庆祝的画面。而让她念念不忘的,是赛场的精心组织和贴心服务,她由衷感慨:“这样一场盛会,可以想象他们付出的有多少。那么好的条件,那么好的场馆,那么好的安排,真的是非常感恩。”

从瑞典到成都,佩特拉·索林自飞机落地那一刻起,就深切感受到“乒乓球赛事被置于和冬奥会、冬残奥会同样的高度”,“这表明了乒乓球在中国的重要性,也彰显了中国已释放出体育赛事回归的信号。”索林说,这届世乒赛团体赛办赛已经达到了国际乒联的天花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组委会试图在所有方面都尽善尽美、每一个细节都竭尽全力。也许正是因为有大量的内部细节工作,本次赛事才能有如此出色的外部体现。”

谈起印象深刻的事,史蒂夫·丹顿一一细数:每一天在酒店感受到的高规格服务、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志愿者们热情周到的服务。“我们希望乒乓球运动的成功,可以向其他运动项目未来回归中国传递积极信号。不仅因为在中国办赛是可能的,更因为中国在成功办赛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决心、团结和激情。这证明了举办其他体育赛事的可能性。”

成都世乒赛的成功举办,再一次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了开放、文明、富强的国家形象

在成都世乒赛开幕式上,佩特拉·索林动情地说:“我们非常荣幸能以乒乓球为桥梁,将世界带到中国。”短暂的比赛时光,也将中国的美食和文化、发展和变化、中国人的热情好客以及中国运动员的体育精神,传递给了每一位远道而来的运动员。

临行时刻,伊朗运动员阿米里·尼亚·索鲁什邀请工作人员拍照合影,定格下这份美好。索鲁什感慨地说:“我曾多次来到中国,这一次在成都,我看到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继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之后,成都世乒赛的成功举办,再一次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了激动人心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志气,展示了开放、文明、富强的国家形象,也彰显了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大国责任。

成都世乒赛期间,“马龙主动示意对手擦边”的词条一度登上热搜。在与美国队球员莱文斯基的比赛中,马龙10比4领先,对手的回球擦边,裁判已将这一分判给马龙,然而马龙主动示意应是对手得分,又把这一分还给了对手。对此,马龙回应:“这种比较明显的球,每个职业运动员都会这样做。”比赛结束后,美国男队、女队相继同中国男队合影,莱文斯基在社交媒体晒出与马龙的合影,表示“感谢这段美好的经历”。

“马龙主动示意对手擦边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这也体现了乒乓大国的风范以及中国运动员的体育精神,我们不去计较某一分的得失,而是在场上公平地去和对手竞争较量。”马琳说。

世乒赛于1926年12月在英国伦敦首次举行,是由国际乒联主办的一项最高水平的世界乒乓球大赛,具有广泛影响力。成都世乒赛之前,我国曾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苏州5次举办过世乒赛。

1961年4月,中国第一次举办世乒赛,这也是新中国首次举办世界级的体育比赛。当时,新中国正值自然灾害,世乒赛成为提振全国士气的重要事件。国家克服困难,拨专款修建了可容纳1.5万名观众的工人体育馆。第一次作为东道主参加世界大赛,阵容不容马虎。当时的国家体委从全国青少年比赛和第一届全运会中选出了170余名乒乓球运动员,集训后经过三次比赛选出108名运动员组成国家集训队,成为国球历史上著名的“一百单八将”。赛场上,中国队第一次获得男团冠军,也夺取了分量极重的男女单打冠军。容国团关键时刻的那句“人生能有几回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从光荣的历史中走来,中国乒乓球队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据中国乒协统计,截至2021年12月,中国乒乓球队有116人成为世界冠军,在世界三大赛上共获得252枚金牌——奥运会金牌32枚、世乒赛金牌149枚、世界杯金牌71枚——这个成绩在世界乒坛无人能及。与此同时,我国在赛场条件、赛事组织、服务保障、产业发展等方面同样取得了长足进步。用李隼的话说,“我们见证了奋斗不息的队伍、日新月异的发展、赓续传承的事业。”

“正因为有强大祖国作为后盾,我们才会有无限动力去夺取每一场比赛的胜利。”马琳告诉记者:“不管是平时的训练还是最终的比赛,队员们所拥有的各种强有力保障,都离不开强大祖国的支撑。包括我们有很多很多的球迷,就算在国外比赛,我们也感觉像在主场一样。中国乒乓球队一直有光荣的传统,越是在大赛中,越是在逆境中,越爆发出强大的能量。”(韩亚栋 管筱璞)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piikee | 分类:游戏攻略 | 浏览:8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