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演app变脸安全吗或者去演app怎么没了

2024-05-06 09:07:24
好玩手游网 > 游戏攻略 > 去演app变脸安全吗或者去演app怎么没了

“蚂蚁呀嘿,蚂蚁呀呼,蚂蚁呀哈,蚂蚁呀哈哈......”

过去的一周里,你有没有被这个“魔性”视频刷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近,在某短视频社交平台上,一个叫作“蚂蚁呀嘿”的特效火了。许多网友都将自己的照片导入一款名为Avatarify的“变脸”软件中,照片会被算法驱动,变成一段跟着节奏晃动的视频。

这款软件有多火?直到3月5日,抖音#蚂蚁呀嘿#相关话题播放总量已超29亿次,特效被 785 万人使用

然而这款爆红的AI换脸软件到3月2日凌晨从App Store中国区悄然“下架”......

1、“蚂蚁呀嘿”有何安全隐患?

Avatarify软件运行的原理是将别人的脸套在自己的表情上进行实时驱动。用户只需要三步:导入手机里的人脸图片,选择视频模板,软件就能自动生成短视频,再一键保存即可。

随着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类似的“换脸”APP也有不少。只要一张照片,就可以将自己的脸替换成明星或是朋友的脸,通过“照片活化”技术还可生成动态视频。

然而“AI换脸”技术,是存在一定安全风险的。

利用深度合成中的表情操纵的方法即可生成的一段伪造的动态视频。也就是说,通过操纵一张图片,就可以让它做出和原有视频一样的动作来。比如说点头、摇头、说话等。

该技术可以用于攻击人脸识别系统的这种场景当中。

技术人员 张天奕:我们可以生成系统指定的这些,如张嘴、点头、摇头之类的动作,然后最终就可以冒充这个人完成了人脸验证的环节。

去年就有新闻报道过,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的人脸面具,可以成功解锁手机。如今通过深度合成技术,仅用一张照片,就可以“冒充”照片中的人,并让他做出相应的动作。

这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刷脸支付”等需要人脸认证环节的安全性。一旦人脸个人信息泄露,金融交易、居家生活等方面将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

△“蚂蚁呀嘿”视频爆红 暴露人脸识别背后的安全隐患(央视频号:经济信息联播)

2、人脸信息泄露有何后果?

如今的生活离不开“刷脸”技术:人脸解锁、刷脸取款、刷脸买单、刷脸寄快递、刷脸住店、刷脸坐高铁等。对于人脸识别,多数人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它的方便快捷,恨的就是安全风险。

人脸识别通过摄像头获取脸部信息,再将脸部信息转化为计算机代码,这些所提取的数据将存储于企业数据库。在人脸容易被“伪造”的时代,人脸信息一旦泄露,后果轻则可能会造成经济损失,重则甚至可能会与犯罪相关联

丢钱

大部分银行等金融机构开设人脸识别登录APP功能。“刷脸”支付甚至是远程签约等场景也越来越多见。如果用户的“脸”不安全,人脸识别环节将可能被技术攻破,“钱”也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被“精准诈骗”

一些网站用“换脸”方式提供用艺人“面孔”“嫁接”出的视频,往往涉嫌色情淫秽,且难辨真假恶意拼接制作侮辱性、污蔑性视图素材进行非法传播、利用。利用贷款人人脸信息,以此类技术进行非法催收活动,甚至敲诈勒索等其他严重犯罪活动。

“被贷款”

不少网贷机构仍使用人工审核或技术含量偏低的机器审核,一旦面部识别信息被不法分子掌握,用黑科技“活”过来的面孔,很可能以假乱真,让不知情者“被网贷”背上巨额债务

侵犯肖像权

用户上传、发布有关明星肖像权的用户内容,但是普通用户自己很难获得明星的肖像权授权许可,很容易造成肖像权侵权,根据协议内容,用户将会对这些行为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侵犯著作权

我国《著作权法》明文规定,影视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同时还享有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享有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用户通过APP对明星头像进行更换,侵犯了制片人享有的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著作权利

3
人脸信息是如何泄露的?

人脸信息存在“黑色产业链”。在某些网络交易平台上,只要花2元钱就能买到上千张人脸照片

商家的素材库里,全都是真人生活照、自拍照等充满个人隐私内容的照片。当记者询问客服,这些图片是否涉及版权时,客服矢口否认,但却提供不了任何可以证明照片版权的材料。

2019年2月,深圳某人脸识别企业被证实发生数据泄露事件,超过250万人的核心数据可被获取,680万条记录泄露,其中包括身份证信息、人脸识别图像及GPS位置记录等。

专家介绍,当下人脸识别技术的风险点,更多集中在存储环节。由于人脸识别应用五花八门,也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大量的人脸数据都被存储在各应用运营方,或是技术提供方的中心化数据库中

数据安全是否到位、哪些用于算法训练、哪些会被合作方分享,外界一概不知。一旦服务器被入侵,人脸数据就会面临泄露风险

4、如何保护我们的“脸”?

在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方面,需要法律规范。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发布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介绍,近年来,全国政协围绕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开展大量工作,提交相关提案。目前,《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另一方面,也需要严格的监管。日前,工信部下架了10款APP,原因是这些APP违规调用相册等权限,侵害了用户权益。

对我们个人来说,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提高安全意识,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防止人脸信息泄露小贴士

1.对于一些要求上传,手持身份证照片或视频的服务,应保持警惕。

2.不下载、不使用来历不明的应用程序,避免使用陌生的无安全防护的Wi-Fi。

3.将面部识别设置为财产账户密码时,应同时设置其他验证办法,减小风险。

4.使用虹膜验证身份的敏感人群,不要随意上传照片到网络,也不要轻易接受他人拍摄照片的要求。

(来源:央视频)

岛内绿色媒体近日造谣称,台湾年轻人如果使用大陆“换脸大明星”应用程序,“个人隐私会被大陆掌控、被建档”。贩卖恐惧与仇恨,正是岛内绿营赖以为生的不二法门。绿色媒体靠危言耸听骗点击量,民进党靠妖言惑众骗选票,造出谣言千万种,背后的套路却万变不离其宗。

岛内绿媒报道截图

绿媒报道说,大陆开发名为“去演”的AI换脸技术应用程序,可将使用者的脸孔合成至电影、电视剧经典片段,一秒化身为剧中主角,让台湾年轻人趋之若鹜。报道引用台湾安全部门官员的话说,注册“去演”需使用电子信箱及露脸正面照,个人信息首先面临“资安”危机。且该软件认证时需提供脸部正面照片,大陆方面可“借此大量收集台湾民众脸孔及个人资料贩售”,或绑定脸部侦测支付,使用者浏览大陆网站或发表言论时,还“容易遭大陆建档”。

一款消遣性的游戏娱乐软件,到了岛内绿媒口中竟然变得如此机关重重、危险可怖!照这个思路,岂非大陆开发的一切软件乃至一切产品都很危险,只要注册就可能被收集个人信息,只要被定位就可能暴露行动轨迹,只要在网上消费就可能被盗取金融信息?不管绿营分子自己信不信,反正他们就是这么宣扬的。不久前,绿媒和绿营民代还曾爆料岛内一些县市的公路测速系统中含有大陆产品,将导致“人民被监控”“个人资料被回传大陆”,民进党当局如临大敌,大动作将相关产品全部下架。

长期以来,绿营误导和绑架岛内民众的基本手段就是煽动恐惧与仇恨。只需造几则毫无成本的谣言,喊几句“大陆打压”“勇敢的台湾人”等廉价口号,即可煽动人们的负面情绪,由此树立假想敌,将被愤怒和害怕影响心智的民众聚于麾下。这也是民进党和绿媒多年来操作“恐中”“仇中”成瘾的原因所在。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要克服情绪影响做出理性判断绝非易事,但只需看看绿营这么多年造了多少谣,恫吓了多少台湾民众,最终又被事实打脸了多少次,岛内民众就应该会有从“被吓大”到“被控制”的恶性循环中脱身的觉悟。在民进党口中,两岸直航将引发“木马屠城”,“解放军会搭乘民航机,并掩护解放军战斗机控制机场”;两岸签署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会让台湾“男的找无工,女的嫁无郎,小孩卖到黑龙江”,让“洗头小妹都失业”;大陆影音平台会“洗脑”台湾人,导致台湾“被入侵”;“淘宝台湾”会“摧毁台湾电商业”;大陆卡拉OK云端伴唱机伴有“大陆统战、渗透风险”……哪一样是基于事实?绿营“谣言制造机”“仇恨制造者”的真面目还不够清晰吗?

大陆一直希望两岸和平发展并为此付出真诚努力,真正威胁、恫吓台湾民众的人,只有岛内绿营。民进党出台“国安五法”“反渗透法”等恶法,动辄对参与两岸交流的台湾人士开罚;台湾退将赴大陆交流,回台被围攻;台湾年轻人在厦门当社区助理,台湾歌星在大陆演唱《我的祖国》,也被威胁被罚款;岛内电视台跟民进党不同调即被粗暴停牌,造谣不打草稿的绿色媒体反而高枕无忧;岛内支持统一和两岸交流者,在“绿色恐怖”的高压下几无表达空间;连疫情期间滞留湖北的台湾民众,都被绿营污名化成“防疫破口”而有家难回……

谁在说谎生事,谁在制造恐怖散播仇恨,谁在糟蹋台湾民众,事实摆在眼前。岛内绿营煽动仇恨恐惧妄图控制民众的恶行,终有彻底失效且付出惨重代价的一天。(黑白自在)


责编:孟庆川

作者:piikee | 分类:游戏攻略 | 浏览:5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