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喜欢橙光的文字游戏形式,可是上面玛丽苏游戏真是太泛滥了……
玩了一年半有余总算追了几个比较好的游戏,口味个人偏好真人+古风。以下是推荐。
我的标准是:剧情吸引+UI好看+文笔流畅。
一定要玩:(真的是良心推荐!必玩必玩!)
潜伏之赤途【完结】。(玩完可以尝试潜伏之迷途,两个游戏作者不同)
这游戏能封神。玩了不会觉得浪费时间,不会后悔!如果只能推荐一个橙光游戏,大概我会推荐赤途吧。
每当人说橙光游戏都是脑残的时候,真想拿赤途来打他们的脸。
嘉麟系列【两个游戏完结,全系列未完结】。(包括嘉麟纪事【完结】、燕京少年行【完结】、仁武将军、邙山小报【已弃坑QAQ】、罗刹之宴【平行世界】,建议按从左到右顺序玩)
推荐全系列玩遍。以不同游戏、不同主角的视角,拼凑成了一个完整的大燕众生相。
系列始篇“嘉麟纪事”可能架构略嫌稚嫩,而番外篇“燕京少年行”则让嘉麟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嘉麟纪事的支线里主线和项婴支线是我真爱,不过最后一条淮安侯线才真真正正地完全揭露了当年的真相,这条线路是最残酷的,也是最带感的。燕京少年行的每一个番外、剧场都要看!都要!)
仁武将军是之前在前两部作品里被侧面提及或者第一视角曾经描画过的一位女将军的成长史。这部是作者的真爱游戏,但是这是一个巨大的深坑。
邙山小报已经弃坑。是一个逗比游戏2333。
罗刹之宴是一个大逃杀游戏,是系列游戏的平行世界,这个快完结了。
嘉麟系列好像还会出新游戏,全系列简直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天坑……
作者大粽子是我的橙光真爱么么哒。
棠棣之华【未完结】。
七条耽美线,一条BG。游戏现在似乎有六十多万字了。
背景和嘉麟一样宏大,不过嘉麟用的是多个主角视角,棠棣则是单一主角。
情节绵长,伏笔铺展,如果要看攻略的话一定一定完全依照攻略。每条支线玩遍才能知道很多事情的真相。每条支线都必玩。(我真爱是二、六、八线)
东风的文学底蕴是我见过的橙光作者里面最好的。
这个游戏也是大深坑,等更新真是等得脖子都长了……
作者东风和嘉麟的作者大粽子是好基友233
进击的宫斗(二皇子线)【已完结】。
今天下午玩的,早就听过这个游戏但觉得游戏的UI不够精致,一直没怎么玩。
下午无聊,点进去玩了一下首先玩的二线……简直不能自拔!刷HE的时候我的少女心是荡漾的!(单身狗请慎玩)刷BE的时候哭了!感动死人!HEBE建议都刷。
剩下的四条线就比较普通一点了,对比其他的游戏可能还算是良心,但我觉得没有二线亮眼。
五星推荐:
风月连城【未完结】。
萃锦吟【未完结】。
公卿满座【未完结】。
以上三个游戏的作者似乎都是好基友,所以她们的坑作风也是一样一样的呢!
三个游戏都是大坑!慎跳!
血色太平【未完结,大坑】。
大唐浮生记【未完结,大坑again】。
论炮灰的自我修养1.5【年更系列……】。
天下平安【未完结】。
官居几品【未完结】。
熏风初入弦【未完结】。(萃锦吟的作者的作品,她似乎只想更这个【扶额】,这个更新比较频繁)
秋雨梧桐叶落时【主线完结】。(历史向暗黑向)
后宫华妃传【未完结】。
后宫·安陵容传~重生【未完结】。
两个游戏都是甄嬛传的衍生,难得的是写得都不错,更新速度也都比较频繁。
女帝·百里凰歌【未完结】。
这个游戏让我很纠结。刚开始玩的时候我真心很喜欢这个游戏,觉得简直入橙光必玩。后来爆出来似乎这个游戏在人设和剧情走向上涉嫌抄袭嘉麟,作者的绿茶态度让我粉转了路人。现在作者也越来越恶意卖萌了,游戏本身虽然有点玛丽苏但还是不差的。游戏UI不好看。更新速度频繁,坑可以跳。
四星推荐:
锦绣未央【大历篇】。【未完结】
画面好精致!游戏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剧情的话我之前没看过重生复仇的小说所以有点耳目一新。但原著小说涉嫌抄袭。
重生之药香【未完结】。
作者很用心,游戏本身也做得很好,剧情也不错。问题是我受游戏影响去看了原著小说小说后半部分太扯了……虽然游戏还没有更到,但观感上有影响。
今晚翻谁的牌子撒【未完结】。
不要被游戏欺骗了,这真的不是一个泡美人翻牌的故事……
宫斗之太后不让说废话【未完结】。
【女配宫斗】后宫记【未完结】。
地府鬼鬼鬼【未完结】。
以上这三个游戏都不错,一直保持能给五星……但剧情还不算长不能具体给评价。
霹雳江湖之双龙奇录【完结】。(以霹雳布袋戏道境玄宗为背景)
可堪醉卧【主线及部分支线完结】。(剧情不差,但涉嫌抄袭)
别人觉得很好我不喜欢的:(其实还有很多……)
十年清风【已完结】。
超!级!玛!丽!苏!
不过这个游戏作者很用心,剧情也还可以。
穿越之姻缘劫【已完结】。
实在不懂有什么吸引人的,真心不懂。
清代不设宰相,但名义上也有宰辅的称呼,如果身兼军机大臣、大学士两职,则有宰相之实,若仅有大学士一职则有宰相之名。不管是“实”还是“名”,前提都得是内阁大学士。
清代官制,文职的最高品级为内阁大学士,秩正一品。当然这里说的是实职,诸如太师、太傅、太保这一类的虚衔不算在内。按照正常的晋升程序,汉人升任大学士者一般为协办大学士、各部尚书及左都御史,如果是满洲贵族、皇亲国戚,则渠道较多,全凭皇帝的个人意愿。那么正常情况下,从一品的尚书升任正一品大学士有多大的难度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了解一下清代的内阁大学士情况
清代的内阁沿袭明代,但在关外时期称为内三院。天聪十年,设内三院,即国史院、秘书院、弘文院,各设大学士一人。顺治初年,设满、汉大学士,兼各部尚书衔,无定额。顺治十五年定,以大学士分兼殿阁,分别称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康熙年间,满、汉大学士率用四员,至雍正年间,多用至六员,且定大学士品级为正一品。乾隆十三年,大学士殿阁衔改四殿二阁为三殿三阁,即省去中和殿,增入体仁阁。乾隆十三年上谕:“内阁居六卿之首,满、汉大学士应有定员,方合体制。嗣后著定为满、汉各二员。其协办满、汉或一员或二员,因人酌派。”
在这道上谕中,乾隆帝还特别指出:“补授大学士,由内阁请旨,其中人选惟六部尚书和左都御史而已,内大臣及外总督等官拜者,乃出特旨,不在开列内。”
从以上介绍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大学士人数最多时为6人,正常情况下仅有4人,且通常情况下,是在六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和左都御史进行挑选升任。如果以品级而言,升任大学士者皆为从一品官。
清代堂官实行的是满汉双轨制,六部共有尚书12人,都察院左都御史2人,外加协办大学士2人,共计16人。以这个比例来看,升任大学士的机会不算低,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事实上,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会定格在从一品的这个位置上。这里面有几个原因:
1、六部尚书、左都御史的平行调动更多
六部虽然在行政级别上是平行的,但其政治地位有着显著的差别。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被形象地比喻为“贵、富、贫、武、威、贱”。以实际地位而言,吏部的地位最高,明代时期,吏部侍郎和其他五部的尚书相当。
也就是说,如果从工部尚书调任为其他五部尚书,名义上是平行调动,实际上就是升级。换言之,如果吏部尚书调任为礼部尚书,则是明升暗降。这种情况十分多见,比如康熙时期的陈廷敬,从工部调任户部,再调任吏部,前后经历了十余年的时间,品级不动但地位得到提升。
当然,同样是平级调动,还有一人身兼多部尚书的例子,这也是常有之事,如乾隆时期的和珅,身兼户部、吏部、刑部三部尚书,这种情况也属于升级。还有的是从尚书调任为左都御史,或是左都御史调任尚书。有清一代,在尚书任上一干就是数十年的大有人在,较为理想的就是从地位一般的部平调到吏部或是户部。
2、升任大学士需按资排辈,和一般的晋升有所不同
大学士名义上都是正一品,但其地位略有差别,顺序从高到低为: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后来变成: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大学士的迁转也大多按从体仁阁至文华殿这样的顺序迁转。
一般情况下升任大学士之人都是德高望重或是建有特殊功勋者,除非犯有重大过失才会被革掉大学士一职,这种情况并不多见。而且到了这个级别,基本不存在到年龄退休的情况,都是一直干到死。也就说,只有等到坑腾出来了,剩下的萝卜才能填进去。
上面说到晋升大学士必须是六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和左都御史,但实际情况却是协办大学士享有优先权,大学士一职空缺,首先是协办大学士加以补充,这种情况到了清中期以后几乎成了常态。晚清时期,翁同龢身为户部尚书,他希望跻身内阁大学士,于是便让袁世凯去游说李鸿章,希望他辞去文华殿大学士一职,好让他填补协办大学士的空缺。
从一定程度而言,尚书想要成为大学士,首先要取得协办大学士这一资格,尽管他们的品级都是从一品,但这一步必不可少。当然这并不绝对,特例总是有的。而且需要指出的是,像兵部、刑部、工部这样的尚书,直接提拔为大学士的机会并不大,他们需要先升任吏部、户部、礼部尚书后,才有可能获得提拔。
3、年龄始终是个无法突破的坎
从初入官场到官居尚书,这对于大部分官员来讲,已经是十分幸运了,就算是火箭式的提拔,晋升到尚书这个级别恐怕也要步入晚年了。清代进士的平均年龄大致是34岁,到了尚书这个级别至少也要五十岁以上了,只有那些健康状况十分良好的人,才有可能被进一步提升,位极人臣。
年轻官员被提拔为大学士的例子不是没有,但这基本和汉人无缘。这种情况在乾隆朝较为常见,如遏必隆之孙讷亲于乾隆十年被提拔为保和殿大学士,年仅25岁;孝贤皇后之弟傅恒,于乾隆十三年被授予保和殿大学士,年仅27岁;和珅于乾隆五十一年任文华殿大学士,时年36岁。
由从一品的尚书升任正一品的大学士难度之大或许还不够直观,那么我们以两个著名的汉大臣——陈廷敬、刘墉为例进行说明。
陈廷敬是康熙朝著名的大臣,一度被倚为心腹。他于顺治十五年(1658)中进士,时年21岁,可谓少年得志。康熙二十三年(1684),陈廷敬升任左都御史,跨入从一品这个阶梯。但此后一直在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任上来回转圈。直到康熙四十二年(1703)才拜为文渊阁大学士,由从一品到正一品,陈廷敬头尾走了二十年的时间。
刘墉是乾隆朝的名臣,他于乾隆二十年(1755)中进士,时年32岁。乾隆四十六年(1781)升任左都御史,此后一直在左都御史、直隶总督、吏部尚书等任上转圈,直到嘉庆二年(1797)年,才升任体仁阁大学士,由从一品到正一品,刘墉走了十六年的时间。
像陈廷敬、刘墉这样备受皇帝宠信的官员尚且如此,那么可想可知,其他人的升迁难度有多大了。入阁拜相、位极人臣对于绝大多数高级官僚来说,无疑是一个难以突破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