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猫扑情感小说故事,以及猫扑另类情感小说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如果你是被这个标题吸引进来的,请别失望,其实我只是想用故事的方式,说几段当年我和网友发生的真实的事情,阐述下我在对待和维护用户关系上的我觉得应有的一些态度和观点
其实这么多年,让我最感动的其实就是用户。
其实我从小心挺硬的,独立性太强,但面对用户,我总觉得亏欠他们很多。我的很多文章,其实也都是哭着写的。
现在我已经渐渐地让自己不再提猫扑,爱之深恨之切吧,如果提,也尽量说一些开心的事情。
过去的,都让它随风逝去吧!
我最早进猫扑的时候,负责的第一个版就是真我秀。我倾向于做真实用户,所以当年拉了很多模特、网络红人,和本站的用户必然也经常打交道。让我印象深的真的太多了,当年在网络上很多红极一时的用户我也都认识。在这里我说两段经历:
无论长相、人品、个人素质、学历、经历,亦或是现实中真实的一面,花茶都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用户,没有之一。当年一篇《不一样的魔女花茶,不一样的IT人》,从2006年12月30日起更新,一直更新到去年帖子数据被清,回复二三十万,点击破亿,这在全球都不多见。
我曾经对她说过“如果有一天你不在猫扑了,我也不在了,你走,我也会走。如果保不住你的帖子,我辞职!”这其实是真心话。
我挺羡慕他男朋友(现在是老公了)的,真的。
我曾经连续三年为她一个人做活动,而且每次我都会征求她的意见,这种用户,为她做多少事情,我觉得都值,我没理由不做。
她一直在深圳,我们其实没见过几次面,但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给她打电话。
上次我去深圳,第一个见的人就是她,比以前更漂亮了。只是喝了点咖啡,说一些这些年各自的一些经历,挺感慨的。
想想,这一晃我们认识都8年了。哎!
这个女孩估计算一个传奇,2008年年初的时候,一个帖子4天破百万点击,8天破200万点击,每天以5万的用户速度递增。那会儿不比现在,这个数据在当时已经很夸张了。
她的那期《猫扑人物周刊》是我做的,甚至连百度百科都是我建的,当时myspace抄我们帖子,标题和内容弄的特别恶心,我觉得这样是对用户不尊重,还专门去找过他们。
当年这个女孩火的时候,我曾经好几个晚上和她聊到很晚(我不会占用上班时间),那会聊的很high,聊各种各样的话题。
后来我做经理的时候,这种事情就很少干了,用户太多,再说也确实没时间了。做初级运营时,和用户聊天是一项基本的工作。
她出现了2个月就突然消失了,然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她家境挺好的,估计也玩累了。
不知道她现在是否还记得我了?
我从未见过她本人,我几乎很少见用户,现实和虚拟世界我分的很清楚。
另外潜规则用户更是社区的一个大忌,这是个坑儿。至少我没进过坑儿。在这里提醒下做社区的同学。
猫扑原创这块其实一直都做的挺好的,写手一般都有一些小个性,能和他们打成一片,并不简单。
现在很多用户偶尔还找我聊天,很多用户的名字我也一直记得。
前阵子《新疆盗墓家族往事》的作者玉松鼠的徒弟宇文东方找我关于他们新书的事情,我突然有种淡淡的忧伤。
当年网络版首发在猫扑,每次帖子的效果反馈都相当好,读者都是追着看的。
他问我帖子怎么不在了?现在关注他们的书迷怎么都不在了,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他。
我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帮到他,给了一些app和猫扑现在的联系方式。
希望以后我们还能有合作机会! 用户都是有感情的,懂感恩的,你帮过他,他一定会记得你。
话说猫扑当年曾经错过了一本书,书名叫《明朝那些事儿》!
社区里,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用户。
其实玩社区很简单,每个人都会给自己打一个特殊的“标签”,以区别于其他用户,这点无可厚非。如果你和他们接触下你就知道,大部分现实生活里都挺正常的,人都是这样,网络上的你和现实的你也许完全是两种人。再说你也不知道他们现实里究竟是何种身份,所以说话还是要注意分寸的。
有一个让我记忆深刻的用户,网名叫“遗憾的仙子”。她来到猫扑是因为喜欢一部网络小说的作者,然后就留下了,她自己也写小说、发照片。大家都知道,能写的人一定能说。每次她和我聊天时,我说一句,她能说三大段,好几百字,但哪怕我再忙,或者哪怕因为其他的事情不开心时,我也会至少给她回复一个“嗯”。
她有一些小个性,有些用户因此喜欢她,当然不喜欢的也不少,后来她离开猫扑的时候她说的话我至今记得——
“类,猫扑我最佩服的人就是你。我知道你有时候嫌我烦,但你从来没有表达出来。”
说实话,做社区做了这么久,有人和我说这种话,值了。
最近她准备写新书,刚找过我。我提了一些建议。
其实我要说的很简单:无论用户怎样,千万别因为用户的一些“特殊行为”,而将你的个人感情色彩、情绪宣泄给用户。既然你是官方人员,就要有官方的姿态,你的一言一行,都代表整个社区,用“用户心态”去处理问题明显是不明智的。
作者:类类(微信公众号:类类有话说);现任酷我音乐产品总监、酷我K歌项目负责人,原猫扑网产品运营总监。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句再见都不会说!
十年前,中国最火的社交平台无疑是豆瓣、猫扑、人人网、天涯社区,这四大网站可以说是承载着很多人的青春和回忆,如今四大平台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荣光,被新型的社交平台挤至历史的角落。
“一代新人换旧人”无疑是互联网行业中亘古不变的主题,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大浪淘沙下,无数前浪也曾被“拍死”在沙滩上。
这次搁浅沙滩的是曾陪伴了中国网民长达24年之久的“网红鼻祖”——猫扑!
这个成立于1997年的中文网络社区,在国内互联网刚起步那几年,曾经是网络文化风向标一样的存在。
而如今,已经被时代抛弃,最近的一个公告,更是基本上宣判了自己“死刑”...
壹
猫扑,你知道吗?
知道,那你老了 !
猫扑不是猫类周边产品,而是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古老社区,曾是中国人气最热的网络社区,有着“南天涯北猫扑”的称号,注册用户一度高达1.3亿人。
猫扑中国互联网蛮荒时代的代表,同时也是奶茶妹妹、犀利哥、凤姐、芙蓉姐姐等网络名人的发源地:
全民疯狂PS恶搞的“网络小胖”、“人肉搜索”、“不要崇拜哥,哥只是个传说”、“犀利哥”、“芙蓉姐姐”、“奶茶妹妹”、“ 很黄很暴力”、“ 23333”这些名梗都是源自猫扑。
近日,“猫扑网”发布公告,宣布关闭发帖功能,目前猫扑网的帖子普遍于一个月前发布。
如果不是这则公告,可能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这个曾承载无数人青春和回忆的网络社区了。
而如今,虽然公告中并未提及关站,但一个社区论坛,不能发帖了还能干什么呢?对猫扑来说,关闭其最核心的发帖功能,这基本上就已经宣告了死亡。
不少网友也表示,猫扑这个存活了24年的老牌网站已名存实亡。又一个时代落下了帷幕,当年多少流行词梗出自这里啊!
现在的00后们可能都不知道猫扑是啥了,毕竟现在的主流社交平台都是B站、小红书、微博等平台了。
2021年的猫扑,就像有些人一样,你还没来得及认识,它就已经消失在茫茫人海。而那些曾经跟猫扑相熟的用户,看到如此结局,也只能徒留一声叹息“爷青结”。
虽然现在有很多社交类或知识类的论坛社区依旧火爆,但在十多年前,当时的猫扑论坛的风头和受欢迎程度,比现在的同类社区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么,曾经好好的猫扑,怎么就悄无声息地没了呢?
贰
猫扑的成功,是时代的机缘巧合!
猫扑网诞生于1997年10月,正是互联网发展的蛮荒期,那时没有宽带、没有3/4G网络,只能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
这样的时代背景也对用户进行了一定筛选,毕竟在那时候,能用PC上网并且常驻线上互联网社区的多是高质量的用户。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猫扑原本是个游戏社区网站,而且还是中国大陆最早的游戏社区网站。
1997年,湖南长沙的一个青年用自己网名“MOP”在网易的免费二级域名上创建起一个BBS网站,最初的想法是寻找TV Game爱好者,一起来讨论索尼和世嘉的游戏主机。这其实就是国内市场最早的ACG网站。
当时,进入猫扑社区的门槛是3000元的游戏主机外加能够上网的电脑。
彼时小霸王在市场上叱咤风云时,拥有游戏主机的玩家毫无疑问算得上是最为核心向的群体,他们的专精专业写出了很多高水平的原创文章,也正是因此奠定了猫扑最初的底色。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精英人士,通过上网查找游戏攻略而与猫扑结缘,成为猫扑社区的元老级的那一拨会员。可以说,猫扑一开始走的就是小众化、精英化路线。
1999年,中国网民数量已达400万,与此同时,处于探索成长期的互联网造就了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双双兴起,一个全新的世界大门向人们敞开。
就在那一年,马化腾的腾讯刚刚起步,百度的李彦宏从美国归来,京东、易趣、阿里巴巴、当当等互联网企业纷纷创立,彼时的猫扑也踩在了时间点上,随着家用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游戏玩家开始入驻猫扑社区。
叁
2000年,随着《还珠格格》的热播,当时已经有人选择在猫扑上进行评论。可视为猫扑由垂直论坛向综合论坛转型的一个前兆。
后来,猫扑中闲聊的内容越来越多,经当时如日中天的《电脑报》、《大众软件》等传统媒体的报道,猫扑大杂烩一下子涌进大量刚接入互联网却不知何去何从的新用户,老 mopper(猫扑用户)们称之为“外星人占领猫扑”事件,其中 20到30 岁的用户占据了用户总数的 2/3,一个由年轻新新网民做主力的杂聊论坛诞生了。
在2005-2010年间,猫扑又趁势引领了中国互联网 Web 2.0 时代的到来,彼时的中国互联网正在从拨号上网步入到家庭宽带,接入互联网用户从 8.5% 增长到 38.4%。
2006年最热网络小说,赵赶驴的《和一个美女同事一起在电梯里被困了一夜》,在当时据说有超过1亿网友期待连载,猫扑的YY精神一开网络爽文之先河啊。
当年“多图杀猫”,“lz太监了”,“催更”的文化都是从猫扑起来的。
2007年,猫扑的用户数量已经从2004年的1000万增长到了近2868.5万(占总网民数约15%),成为仅次于天涯的中国第二大社区网站。
也是在这段时间里,猫扑则迎来了空前的发展,完成了从垂直游戏社区到综合性论坛的转型,并涌现出大量神贴和牛人,也塑造了BT与YY两大经典的论坛文化。
那时的猫扑有个响亮的口号:“猫扑有三宝,BT、YY、没烦恼。”这三大口号代表了猫扑社区的核心精神,也是成为当今互联网时代的精神遗珠。
所谓BT,不是BT种子,也不是变态的缩写,而是一种跳跃性思维,不按常规出牌,类似于现在知乎上常说得“抖机灵”。至今,知乎上还有关于猫扑BT贴的相关问题。
至于猫扑的YY精神,现在依旧活跃于互联网世界。所谓YY,好听点就是不切实际的美好幻想,直白点就是白日梦。
肆
每个成功的背后,都是技术与潮流完美融合的结果!
猫扑彼时之所以那么牛,其自身在技术与设计层面上的创新,在当时也曾引领了潮流。
例如,首创的左右分栏Web页论坛形式,甚至成为了后续一众论坛的标准模式;其所推出的虚拟货币系统Mop Power,也更是堪称腾讯Q币的前辈,而现在微博、知乎等社区根据用户兴趣自定义内容展现的模式,同样也是猫扑的首创,就连我们现在常用的“233”,其实就来源于猫扑表情第233号,并且中文互联网中大量被使用的表情包也有许多均出自猫扑。
在外界看来,当时猫扑的成功其实很简单,就是长时间保持独特的内容风格,以及良好的社区管理能力,使得其不断聚集更多“趣味相投”的用户,并产生粘性,以促进更多的互动,最终形成了良性循环。
那么,猫扑为什么最终会走到今天的地步呢?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随着流量的暴涨,猫扑也开始出现诸多弊端,其中最大的就是成本问题!
2004年4月,千橡集团将猫扑收购至旗下,随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商业化。这也导致广告内容激增,甚至妨碍用户的正常阅读。
同时,猫扑管理层大换血,大量骨干员工和管理员出走。
2006年起,千橡互动又开始对猫扑进行了改版,将社区论坛扩展为包含新闻、体育、娱乐、明星等10几个频道的门户网站。
可惜用户并不买账,内容越来越低俗,高质量的帖子越来越少,广告越来越多,审核机制不完善等等这些加剧了老用户的流失。
对于用户而言,那个曾经纯净的游戏净土猫扑早已不存在,剩下的可能只记得这个社区后来的鱼龙混杂和光怪陆离。
与此同时,在百度贴吧、人人网等互联网产物的夹击下,猫扑用户群体被分解得四零八落。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移动互联网逐渐取代PC成为主要流量入口,以新浪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碎片化阅读、自媒体迅速崛起,用户有了更多选择,起家于PC时代的猫扑经营差错,一路下滑,直至跌到谷底!
伍
如今猫扑已经关闭了发帖功能,这个曾承载无数人青春和回忆的网络社区已经凉了。
许多人怀念猫扑,或许并不是怀念这个论坛本身,或许只是在怀念那个已经回不去的时代,那个互联网精神还没有被遗忘的时代。
猫扑诞生自“精英”,由“草根”发扬光大。它的真实没能自始至终,所以最终没抵抗住时间的考验。
活力和真诚、乱象和虚实、幽默和创意、正义和争议、你我和世界,在猫扑这个鱼龙混杂的网络社区里,曾经或扭曲、或虚张、或夸大、或隐晦地被铺开在了大众的互联网和每个人 17 寸的显示器上。
论坛给了无数初代网民消磨闲暇时光的好去处,但互联网江湖总有起落,跟猫扑一样曾风靡一时现在已销声匿迹的老牌网站不在少数:西祠胡同、铁血论坛、网易论坛、大旗网等。
大型综合型的BBS论坛被淘汰其实也是时代的必然,不过仍然有许多小型和专业型的论坛还是活得很滋润,存在即合理,只是思路确实要换一换了。
互联网江湖就是这样,有人兴起就有人衰落!
从人类拥有互联网的那天起,注定会启动一个“浪花淘尽英雄”的程序。成王败寇,也在一轮又一轮的商战后显现出来。
这次,毫不意外的,轮到那个陪伴了中国网民达24年之久的猫扑。
从此,江湖路远,永不相见。
突然想起当年逛BBS的日子,那些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印记一点点在消失,MSN、雅虎邮箱、ChinaRen、人人网……大浪淘沙,下一个谢幕的又会是谁呢?
参考资料:
互联网头条《再见,猫扑!》、
私家车999《猫扑!再见!》、
程序员陈彼得《猫扑,凉了!》、
广州日报《爷青结!猫扑正式关闭发帖功能》、
三易生活《猫扑关闭发帖功能,BBS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
极客公园《猫扑:那个创造、记录、影响了中国互联网文化的大杂烩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