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梦幻仙游官方网站,以及仙游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仙游历史和文化的分水岭
宋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原称孔庙的仙游文庙,在大宋王朝盛世的阳光里,应运而建。正是这座文庙的诞生,成为仙游历史和文化的分水岭,从此打开了仙游浩浩荡荡的文化河流。
在《说文解字》中这样形容庙宇,“庙,尊先祖貌也。”《释名·释宫室》中也有“庙,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可见,庙的本义是用于尊宗敬祖之处,后来则延伸为祭祀被尊崇者处。中国的文庙又称孔庙,是用于祭祀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纪念性建筑,第一座孔庙——曲阜孔庙最早出现于公元前 478 年。
天地有大美而默存
在仙游县鲤城街道 办城内街师范路1号,矗立着一座大规模的建筑群——仙游文庙。“宋咸平初,仙游文庙屹立于大蜚山之麓,木兰溪之滨,迄今已越千年。”仙游文庙重修记的石碑上,记载着这个建筑群的年龄。
仙游文庙是多彩的,殷红的围墙与墙内碧绿的大树相互映衬,湛蓝的天空下,涵盖古韵的建筑风貌镶嵌其中,岁月沉淀的大美默存于此地。
仙游文庙,历经千年,沧海已桑田,它依旧屹立,保存着一方历史文脉。走进它们,在雕梁画栋和飞檐重阁间, 感受那气宇轩昂的文风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闹市中的仙游文庙, 在周围高楼大厦的包围下 并不那么显眼,但飞檐翘 脊,高墙大院,古树参差, 却实在引人入胜。
四柱三开的“绰楔门”巍然耸立,由“绰楔门”两边的旁门进入庭院,有一个半圆形的泮池静卧在中央,院内绿树红墙、白桥倒映在碧水间。洁白的石拱桥跨越池子,连通了今昔内外。
大埕在前,墨池、泮池分东西两处,池内清波微澜,游鱼嬉戏。大成门虚掩于树后,门前门后各立一对漂亮的浮雕石柱,两柱各雕盘龙,抱柱蜿蜒,夭矫生动,似乎是在嬉戏玩耍,亦或是在作揖迎接宾客。戟门两边的两幅红砖雕刻《祥麟威凤》与《神龙灵龟》,虽经历数百年风雨,砌缝不见变形、扩大,砖色仍红艳如初。古色古香的三对宋代石鼓,令人一进门便有庄严肃穆之感。
诚为地辟奥区用妥圣灵者
在历史的风雨变迁中,仙游文庙依然庄严典雅,气势不凡,凝聚着仙游人民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
庄严门庭营造儒家礼序
屏息静气,迈进大门,眼前是一个大天井,两旁榕柏葱笼,花团锦族。正中有个露台,乃旧时祭孔“三献”的场所,由大理石铺砌。台下即丹墀,月台前方以浮雕龙陛连接通道,并直通戟门。浮雕的四周是汹涌的江涯海水,当中为娇健的飞龙穿梭于流水行云之间,颇有翻江倒海、直冲云霄之气势,其離刻精巧细致,刀法刚有力,工艺十分精湛,不愧为古代仙游作石艺术中的杰作。
仙游人的文化“祖屋”
站在孔子像前,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孔子的目光,他的目光穿越两千多年,正在凝望着这个正在聆听他教诲的伟大民族。“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慨叹时光短暂,但他是否知晓,孔子文化已经演变成为一种精神文明,浸入了这个民族的血液当中。
一脉文源注古城
“地瘦载松柏,家贫子读书”,古色古香的“勤廉馆”,全方位展现了仙游历史上引以自豪的教育成就、文化脉络和仙游古代清廉历史、勤廉典型及廉吏的风采,那些镌刻在目光之上的光辉的姓名,光彩夺目地牵动着游人的思索,在一部厚重的史书里徘徊。
这里曾经是精英荟萃、青衿云集的文化圣地。跨绰楔之门,临泮水之池,屏息尘俗的喧嚣,静思 往日的辉煌,耳边似乎还回荡着学子们琅琅的书声。
封建时代的仙游,文教发达,科甲鼎盛,俊彦辈出。蔡襄在为仙游文庙撰写的《仙游县学进士题名记》中不无自豪地写道:“(仙游)每朝廷取士,率登第。举天下郡县,无有绝过吾郡县者。甚乎!其盛也哉!”
《仙溪志》亦云:“仙游地方百里,科第蝉联,簪缨鼎盛,甲于他邑,自昔有‘一门两公相,五里三待制’之谣。”因而有了规模宏大的县级文庙。
仙都碑碣古韵遗风
仙游文庙穿越时空而来,她见证了海滨邹鲁的昔日辉煌,也见证了历代王朝的盛衰兴替。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文庙就是一轮曾经照临过古人的明月,对着这轮可望可即的明月,怎能不发千古之幽思?
千年古邑的“城市之魂”
平日里的文庙是安静的。路边的古榕撑起一片阴凉,光线拨弄着古榕长长的须发,轻摇,轻颤, 如初生的垂柳般焕发着生机与活力。几个老人坐在树下避暑纳凉,感受文庙圣贤的气息。
大成殿、崇勋祠、明伦堂、名宦祠、乡贤祠、戟门、墨池、藏经阁、文昌阁、绰楔门、泮池…… 一幅规模宏大的建筑景观,一幅墨香飘逸的水墨 画,一幅让人一生走不走的梦幻景色。
夕阳渐落,文庙的红墙在余晖中泛着温和柔亮的色泽,庑廊的檐下几只小小雀鸟,时而踱走,时 而雀跃,活泼可爱的模样为庄重肃穆的文庙增添了 些许生机。
(来源:莆田文旅 编辑: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