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动漫月票有什么用(yy月票)

发布时间:2023-12-03 16:09:22 | 更新时间:40分钟前
好玩手游网 > 游戏攻略 > 腾讯动漫月票有什么用(yy月票)

无论是内容平台还是漫画创作者,都在努力探索漫画行业的“阅文模式”。

“提高分成比例”成为不少动漫内容制作公司的呼声,腾讯动漫平台在近日喊出替动漫创作者“脱贫致富”的口号。毕竟,大家都在追逐网文行业花了十几年探索出的变现之道。

不过,一般而言,免费漫画和付费漫画的盈利模式截然不同。

前者依靠平台稿费,广告、直播打赏收入,适用于个人创作者。后者则收入订阅分成,加上广告、直播打赏,适用于漫画CP方。不过多位漫画从业者告诉钛媒体,目前广告、直播打赏收入可以忽略不计。

拿腾讯动漫举例,随着付费模式的深入探索,近一两年来腾讯动漫官方会要求平台内的部分连载时间超过半年至一年的作品进行收费,目前腾讯动漫月票榜上排名靠前的作品近半数都是付费作品。

腾讯动漫总经理邹正宇曾告诉钛媒体,“目前腾讯动漫平台上大多数作者已经脱离稿酬分成这一类固定收益模式,选择付费体系;漫画从业者也从过去的单打独斗转向机构化。”

不同于网文作者与编辑“二人作战”的内容生产方式,漫画内容的生产周期更长。一部持续性连载漫画作品的创作过程,至少需要编辑、主笔、勾线和上色助手四个人通力合作,因此要想覆盖人力成本,漫画CP方亟待更多的收入。

根据腾讯动漫官方公布的数据,2017年,腾讯动漫回馈创作者总收益1.4亿元,其中付费阅读的部分,总计分成金额达8000万元,对比去年增长166%。按照4:6与3:7分成比例来估算,腾讯动漫平台2017年与创作者相关收入规模大概在3.5亿元-4.6亿元。业内人士乐观估计,目前漫画付费市场规模大致在3-5亿,而在未来3-5年内,付费漫画市场规模估计能有30-50亿的市场规模。

横向比较网文的在线阅读收益可窥一二。翻查阅文集团招股书可知,目前阅文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线阅读收入,2014-2016年该板块业务实现的收入分别为4.53亿元、9.70亿元和19.74亿元,这在阅文集团整体营收中分别占据94.82%、49.10%和67.43%的比例。而2016年中国网络文学整体市场规模则为90亿元。

很显然,就目前付费漫画市场体量,还处于非常早期阶段。

而且对于已被市场验证网文付费模式,漫画行业又不可照搬。眼下的中文互联网已远非2003年起点中文网推出VIP、打赏制度就能吸引大批创作者,并以低价签版权,从而垄断80%创作者,90%以上作品的时代。

第一、创作者个人版权意识的觉醒,使得

过去平台花2000元买80%版权,创作者还得倒过头感谢网站平台,而现在就算版权值20万元,平台出钱购买,创作者也只会觉得版权价值被低估,没有漫画平台有如此雄厚的财力去采购市面上80%以上的版权。

不过,翻看阅文集团垄断之路,离不开2004年盛大以及2014年腾讯的收购举措。漫画行业是否会走资本收购的老路,短期内希望渺茫。

另一方面,眼下漫画平台山头林立,并未出现用户渗透率率超过50%的公司。根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移动动漫市场季度活跃用户渗透率排名前三分别为快看漫画46.56%、腾讯动漫21.56%、漫画岛10.14%。

数据来源于百度动漫风云榜

而在IP影响力上,百度国产动漫排行榜前五的《狐妖小红娘》、《一人之下》、《血色苍穹》、《妖怪名单》、《理想禁区》都是腾讯动漫连载漫画作品——这种背离的现象很耐人寻味。

或许依赖腾讯系的资源,让腾讯动漫平台上的作品有触及面更大的渠道诸如腾讯新闻、腾讯视频、微信、QQ看点等,此外泛娱乐改编也是腾讯的强项。这也加大了漫画行业的整合难度系数。

当然网文、漫画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也预示了漫画行业不能照搬“阅文模式”。毕竟网文可以一天两更,而漫画一周两更已是极限,漫画行业不适用单章节的购买模式。

“腾讯动漫网站12年上线之初就推出包月阅读的模式,当时看到网文的单章节阅读购买比较好,就想是不是自己的付费模式不够好,是不是自己慢了一点,所以在当年就推出了单章节购买模式,但情况跟当初设想的不一样,就算上线了单章节购买模式,腾讯动漫整个的收入发展也挺慢。”腾讯动漫付费运营负责人王佑翔告诉钛媒体。

漫画平台方探索

也就是说,不同的内容表现形式应该选择针对性的付费模式,而且不同内容行业的发展阶段,也应该匹配不同的付费模式。

早在8月3日,腾讯动漫就正式接入“等就免费”模式。简单地说,过去漫画行业通用的付费模式,比如从第20话开始付费,那么所有用户到第20话,就面临着二选一的抉择,要么不看,要么交钱。

但Kakao page的“等就付费”模式,会把付费的开启点交给用户。如果用户对第20话的情节感兴趣,那很好,可以付费,反之就不会付费。但Kakao page这种模式,你可以等待一到三天的时间,决定是否付费,如果第20话内容不感兴趣,你可以等个1到两天,你可以免费看,是否等待和花钱,决定权在用户手中。

前文提及的腾讯动漫付费阅读部分,2017年总计分成达8000万元,同比增长近166%,想必也离不开腾讯动漫在付费模式上的探索。

某漫画公司负责人告诉钛媒体:“虽然对韩国漫画行业情况不太了解,但我想腾讯的发心是好的。因为漫画行业付费情况不如网文。腾讯在免费到付费中间,加过渡润滑一下,不是做“等就免费”就是探索另外的付费模式。当然也可以直接全部转成付费,接着严格地打盗版,不过由于快看漫画等竞争对手的存在,所以会投鼠忌器,很难说哪个效率更高。”

在漫画付费探索上,除却腾讯动漫外,近期完成1.77亿美元D轮融资的快看漫画宣布未来3年将投入5亿元扶植漫画作者。具体来说包括,打造签约作者的职业保障体系、为作者提供全产业链的商业开发、创办超级漫画大赛,百万重奖优秀作品、建立快看动漫学院,为行业培养人才。

有意思的是,快看漫画宣布建立动漫学院颇有些染指内容制作,诚然一定阶段上,用好内容来引流的成本是低于在渠道内扩张引流的成本,但平台方应该是搭建生态推动行业发展,正如某漫画平台负责人所说:“你再牛,你能签掉所有的漫画作者吗?”

快看漫画公关总监告诉钛媒体,快看漫画建立动漫学院会采取与院校、相关机构合作的方式推进,快看漫画会提供资金、人力资源、培训推广等资源,商业化诉求较小,具体的合作方式需要内部确定之后再对外公布。

目前漫画CP方,诸如有妖气自2010年就开始尝试漫画付费,以包月模式为主,经过6年时间的奠基,2016年付费规模逾千万。掌阅平台上付费漫画超过5000部,总漫画数量为7000余部,付费作品比例超过70%,不过整体付费收入盘子仍旧偏小。

不管是漫画平台公司还是漫画CP方,大家都在努力探索漫画行业的“阅文模式”。如何将用户漫画免费思维,转换成付费思维,仍将是漫画产业链玩家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朱涛伟)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平台直播3.7亿场,观看总人次超过1540亿次,用户送出虚拟礼物超过4460亿个,主播和合作伙伴分成近300亿元……”YY直播在近期举办的YY2020年度盛典上,公布了自己从2011到2020年的业绩数据。

相比于数据本身,长庚君更感慨于“十年”字眼,其背后是直播行业一个时代的结束与一个时代的开启,而YY直播也成为了行业中少有的穿越完整周期者。

PC拓荒开启旧十年

2005年,尝到流量经济甜头的傅政军参考韩国在线视频交友平台“十间房”,把“秀场模式”搬上了互联网,专打三四线城市娱乐场所与娱乐渠道匮乏的痛点,将KTV场景互联网化,便有了后来的9158。

在9158成功的几个月后,北大数学系毕业、在投资行业工作的刘岩入局,对标YouTube,推出视频分享网站“六间房”,并邀请《一个满头引发的血案》视频制作者胡戈入驻平台,某种程度上开启了本土直播平台的“网红生态”。

不同于以上两位,作为中国直播行业“拓荒小分队”一员的李学凌,创办YY直播有些偶然。2006年《魔兽世界》大火,几十人组队打副本的场景屡见不鲜,文字已经不能满足玩家大规模的即时性交流。这让彼时在做游戏资讯网站的李学凌看到了机会,于是推出了一款在线多人语音对话系统——YY语音。后来他发现,很多玩家在游戏间歇时会在语音房间唱歌,而且热度还不低,就推出了唱歌房间,此后逐步拓展玩家的娱乐场景诉求,陆续在房间中加入了 “天黑请闭眼”、“抢板凳”等玩法,升级为“YY直播”。

后来,YY直播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平台中主播与听众的界限逐渐清晰,YY直播便创新推出了打赏“送鲜花”,又基于此发展出了付费月票及礼物系统,这一创新直接让当年的YY娱乐收入突破5000万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收入的背后不是因为YY在当年选对了赛道,而是因为李学凌对于用户需求非常敏锐,且能够形成产品式的转化,打造了YY直播游戏、音乐、互动的泛娱乐基因。这种敏锐也让YY直播在此后的混战里成为了少有的“人间清醒”,助其穿越周期。

狂欢中的“人间清醒”

2012-2014年,这批起家于PC时代的“直播始祖级公司”陆续上市,预示着一个黄金时代的开始,而黄金时代又因移动端的千播大战达到高潮。

千播大战始于王思聪的一次“安利”。2015年9月,王思聪突然置顶了一条文字是“17”、并配有“17” App的主页截图微博,意在帮自己投资的直播App做宣传,瞬间大火。尽管3天后,这款APP因为低俗内容被下架,但用户与市场对直播App的热情被点燃。

此后一年,全国涌现出200多家直播公司与无数风险投资人,造就了一场以资本驱动的行业狂欢——不仅是投资潮之下的产品涌现,还有为了从千播大战中突围而开启的疯狂烧钱推广。比如2016年花椒之夜,周鸿祎邀请范冰冰等30位当红明星与300多位平台主播亮相;映客冠名BIGBANG中国巡回演唱会,开启三个月全程直播。

只想让用户看见自己,但却没想明白要让用户因为看到什么而留下。这场狂欢很快散场。2017年年初,活跃的直播App仅剩二十多个,YY直播是其中之一。

为什么是YY?在长庚君看来,YY直播有清晰的产品优化主线——用户需求,并具备把需求进行产品化创新的能力,这一点直接让YY在这十年里能健康地拓展边界。

内容品类方面,YY直播在这期间已经逐步形成音乐、舞蹈、脱口秀、喊麦、户外五大核心品类。互动玩法方面,从早期的连麦、礼物PK、欢乐斗到行业年度盛典这类具有IP影响力的出圈操作,YY都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用户的需求,并转化成产品融入自己的骨血中,形成一轮又一轮的创新驱动。

其次是对生态运营和发展的精细探索。YY直播很早地意识到,平台直接管理主播的模式,随着规模扩大必然会带来效率低下,所以早早确立了“主播—公会—平台”的生态结构,让公会像经纪公司一样管理主播。这样,YY直播的生态版图得以持续扩大,十年间合作过的公会超过15000家,签约星级主播超过150万人。

清醒、敏锐、创新使得YY直播保持了良好的变现效率和差异化的用户价值。实际上,从“千播大战”跑出来的直播平台,无论生态稳定的YY直播,还是主打陌生人社交的陌陌,还有主打游戏细分领域的虎牙和斗鱼,都是能带给用户差异化价值的平台。

新十年的新玩家

2018年千播大战之后,YY、虎牙、斗鱼、陌陌占据了直播市场的主要赛道。相对稳固的态势背后,用户增长与流量引入也随之成为难题。2020年,两笔重要的并购尘埃落定,预示着直播行业新一阶段的开启。

2020年10月,腾讯将企鹅电竞游戏直播业务转让给斗鱼,并推动斗鱼与虎牙合并。一个月后,百度以3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YY直播,收购部分包括但不限于YY移动应用、YY.com网站、YY PC客户端等。

巨头下场的背后,是视频直播的市场蛋糕依然诱人。数据显示,受视频直播平台更为多元化的高质量内容及观众更强的支付意愿及支出能力的推动,2019年至2024年,中国视频直播市场规模预计以23.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2024年达到3101亿元。

但市场格局却早已改变。快手与抖音两大短视频直播平台出现。前者将直播行业原本的玩法变得更加短平快,渠道下沉直接有力,后者靠精准算法与海量用户迅速崛起,二者搅动整个直播市场。刚刚更新的招股书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快手直播收入253亿,把众多直播平台甩在身后。抖音直播收入虽然没有公开数据,但有行业媒体根据2020年度赛的数据猜测,抖音的直播收入在四季度已经超过快手。

短视频平台在直播领域“大杀四方”,其根本优势在于稳定充裕的流量补给。这也是为什么长庚君说,百度收购YY直播预示着新阶段的开启。

YY直播对用户诉求的敏锐捕捉、创新功能和产品的快速迭代以及生态繁荣与稳固性依然还在,只是缺乏像快手、抖音那样的流量拓新途径。但是百度有。财报显示,百度App的日活跃用户超过2.3亿。多个第三方机构的数据也显示,无论是平台渗透率、MAU均值,还是新增用户数,百度App仍处于中国互联网行业第一阵营。

而且,百度擅长基础技术的底层搭建,AI技术、小程序生态的发展也都颇具看点,可以为YY直播带来更多赋能。目前,百度App、百度贴吧、好看视频等移动生态的核心产品都开始接入直播入口,完成场景承接。

更重要的是,在与字节跳动的竞争中,短视频和直播是必争之地。抖音在流量方面已经确立了遥遥领先的优势,西瓜视频在版权IP和自制内容方面步步紧逼。相比之下,YY的营收能力和生态优势得到百度流量的支持后,是最有可能让百度扳回一局的领域。

长庚君认为,直播行业的战事还会持续,只是“牌桌”上的玩家从YY、陌陌、虎牙、斗鱼这些垂直玩家,换成了抖音、快手、百度、腾讯这些互联网头部玩家。新的格局将以抖音、快手继续领跑,百度整合YY直播之后也会成为强有力的玩家,同时腾讯也是不容忽视的力量。企鹅一直没有放弃视频直播业务,并持续整个旗下资源追求直播业务协同性。这些玩家的体量,远远超过直播行业任何时期的其他玩家。巨头玩家进入,会让行业规范性持续提高。巨头又有各自的势力范围,竞争的质量较之以往简单粗暴的手段也会有显著提升。可以预见的是,直播行业未来的竞争,将是生态稳定性和成长性的竞争,只有抖音、快手、百度、腾讯这种体量的玩家,才有资格“上桌”。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终局之战只停留在想象中。一如出行行业,滴滴合并快的和uber中国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格局已定,然而美团、嘀嗒、高德又相继入局,战事继续。即使在阿里和京东两分天下的电商行业,也跑出了2000亿美金市值的拼多多,让行业再生变数。直播行业未来的变数,我们无法断言,但可以肯定,已经跑了十年、又获得百度注入新动能的YY直播,结局可能是一番新的景象。

作者:piikee | 分类:游戏攻略 | 浏览:39 | 评论:0